对雕刻创作者彭小佳来说,艺术是一种不断追寻、发现与体验的过程,足迹踏及中国大江南北,及日本和美国,彭小佳每到一地都深刻感受所处的环境,将自己的心得融入在作品中。
五月初,彭小佳在巴尔迪摩城学院三十三艺术中心(School 33 Art Center)主办的工作室展览中,以唯一华籍艺术家的身份和多位巴尔迪摩城艺术工作者一齐展出。彭小佳以其木雕为主的作品受到瞩目。在此之前,彭小佳的作品曾在巴尔迪摩城马里兰州艺术中心等数所画廊展出。
彭小佳在奥克拉荷马州塔尔沙(Tulsa)攻读艺术硕士时,曾以阿肯萨河畔的公园景观雕塑获得一致好评,当地市长并为这尊雕塑剪彩,媒体广为报道。
就在他成为新闻焦点之际,彭小佳离开塔尔沙来到马里兰州,开始追寻另一段艺术创作过程。
在马大校本部(College Park)做研究时,彭小佳再度回归以古希腊人体为主题的作品,美神维纳斯的影像也经常出现在他的作品中。彭小佳表示,他的作品常表达人性内在的野蛮和原始,维纳斯的文明象征适可以衬托出人性的另一面。
于马州创作阶段,彭小佳尝试核桃木与铜的结合,作品的尺寸有从大号回归小号的趋势,他认为大块质材象征有力,小则表现其精神。
对照在美国南方的时期,彭小佳的雕塑不乏牧童与牛相关的主题,但是主题风格依然中国化。例如《颠倒牧童》中,一位小牧童倒立于牛身上,是彭小佳对青少年时期所处环境感到迷惑的反射;《菩萨与天王》则表现神的多重面貌,藉以对照人性的多样面。
这些作品的特性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彭小佳的影响。毕业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的彭小佳于少年时习画,青少年即接触中国传统木雕。渐渐地,在接触西洋古典美术之后,他从传统中跳脱出来,并在现代艺术中找寻新的养分。
彭小佳表示,不论古典、前现代(Early Modern),到当代艺术均对他造成相当的影响,在不断的观摩和吸收中,他试图消化各种不同的风格成为自己的语言。
基本上,彭小佳对中国雕塑的飘逸、西洋雕刻的稳重实在都很欣赏,但是挑选创作材料时却特别钟情于木头,因为木材的朴素十分接近东方人的本性,且于切割后又能还原重组成为有机的组合。
彭小佳透露最近的计划是结合装置和物体原创性的雕塑,某些作品还具有发明家的兴趣和想象。
美国《世界日报》记者王赞元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5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